最近做运动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足底在痛,妈妈就说一定是筋膜炎了。走高跟鞋走多了,又是筋膜炎!事实上,原来足底痛的人只有三分一是筋膜炎,那么这个常见的情况,要怎样处理?
为什么要好好分辨足痛类型?
- 每种足部疼痛的成因与治疗方向也大不相同,一定要知道是什么问题才能针对的处理。
- 要不然其他病症当成足底筋膜炎来治疗,治疗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,治了也无济于事。
常被误认的足痛类型:跟骨炎
- 疼痛的位置大多位于足跟正下方,与常见的足底筋膜炎的跟骨内前侧疼痛相当接近,所以常常会被混淆而当成足底筋膜炎治疗。
- 足底筋膜炎与跟骨炎的差异
跟骨炎的主要成因有两种:
- 有明确的外力撞击事件造成
- 就像跌倒撞到小腿前方的胫骨一样,会有明显的触压痛,要先以X光确诊排除是否有跟骨骨裂的情形。
- 如果没有骨裂,只要暂时以足跟软垫进行保护,在一到两周内会有明显改善。
- 足底脂肪垫退化
- 足底脂肪垫是位于跟骨正下方的天然避震垫。
- 跟骨的正下方有触压痛,穿硬的鞋子或是足跟直接踩在地板上会很不舒服,但不至于痛到无法走路,这时会发现按压足跟正下方会有种皮包骨的触感。
- 足跟看起来比同体型年轻的人来得宽大,而且会伴随着跟骨周遭去不完的角质。
- 很多中高年妈妈在家的时间长,常常穿着薄底的室内拖,或是赤脚踩在干净的地板上,足底的脂肪垫就会因为缺乏鞋子的保护而遭受跟骨与地板的挤压,久而久之,脂肪垫就会像被正拳打中中心的面团一样,扩散成甜甜圈状。
- 跟骨缺乏足底脂肪垫的保护,就会跟地板硬碰硬,久而久之便发炎了。
该怎么处理?
- 要更换成足底有避震软垫保护的鞋具,然后请治疗师利用治疗性的贴扎,将跟骨四散的脂肪垫往中间集中。
- 自己常常用虎口扣住外扩的足跟将脂肪垫挤向跟骨正下方,并停留15秒钟,每回重复3~5次,每天数次。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